首页
>新闻资讯>文化园地
正青春的90后工地夫妻

2017年夏,李艳鹏、王艳红两个年轻人一起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一起入职江苏电建一公司,一起分到动力工程公司,一起奔赴第一个项目工地——宿迁,经历山西漳泽项目,再到如今的连云港虹洋工程,工地于他们而言,是见证彼此成长的舞台,更是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园。

当问起他们俩在工地上生活工作的照片时,王艳红不好意思地说,“几乎没有。”原来从进入第一个工地实习开始,因为一个是锅炉专业,一个是汽机专业,所以即使在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工地,因为分工的不同,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各忙各忙的。

两个年轻人都是内蒙人,高中同学,一同考入同一个学校。“当时六个同学组成一个互助小组,感觉问什么,李艳鹏都能解决。”好感,从那时开始。

拉绳的凝望&领证的迅速

工地不同于学校。王艳红印象最深的是她和李艳鹏参加完南京本部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赶到国家能源集团宿迁2×660兆瓦机组工程时,工程处于施工高峰。一次吊装水冷壁,风有些大,项目部经理带头,全体人员就位,合力拉缆绳。李艳鹏因为“厚实”,和男同事们站在前沿,王艳红和女同事们远远地看着,那一刻大家的心连在一起。

李艳鹏分在机本体班,很快跟着师傅看图纸、跑现场,加深对设备和工作流程的了解。王艳红分在炉本体班,三个月后,李艳鹏熟悉项目总平图后, 会找时间教王艳红看图纸,“因为比例,实物和图纸上的位置一一对应,一开始不是那么简单。”她懂他的心意。

2018年12月8日,是他们俩相恋7年的纪念日。特意选定这个日子,因为王艳红的户口在单位,两个人请假赶回南京,一去一回,领取结婚证的时间远没有路上的时间长。看着结婚证上的照片,没有刻意的着装,幸福的笑容是家的味道。

在宿迁项目,他们作为新人学到很多,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电建企业近70年信以立业、实以求成工作文化的传承,静下心来,扎根一线。


生活的痛点&笑点

王艳红的微信头像是她和李艳鹏在2018年11月到云南大理旅行途中拍摄的图片,水天一色,蓝蓝的,坐在小白船头的她回眸的瞬间,被他抓拍到了,她很喜欢这张图片。

2019年,宿迁项目临近结束,王艳红怀孕了,她回到内蒙娘家待产,李艳鹏坚守工地做些收尾工作,期间去山东莒县项目支援了半个月,配合汽机专工调试设备及冲洗中低压管道。

俗话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坎。因为情况紧急,顺产临时转剖宫产,当医生征询李艳鹏意见,是否给妻子使用镇痛棒的时候,考虑到麻醉的负面作用,没有同意。没曾想,这个决定给妻子产后的当晚带去了多大的疼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李艳鹏没敢告诉妻子是自己的“错判”造成的,用心陪伴15天后就赶回工地——山西漳泽发电厂2×1000兆瓦扩建工程。

在山西漳泽项目,新出生的宝宝跟着爸爸妈妈在工地附近租的房子里一起生活,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日子过的很快。李艳鹏工作很忙,下班后常常戴着安全帽直接步行回家。宝宝看到后,急着要戴爸爸的安全帽,李艳鹏不同意,一个是帽子大,一个是灰尘多。王艳红看在眼里,一次将李艳鹏的安全帽戴到了宝宝头上,宝宝开心极了,李艳鹏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眼睛亮了。

“爸爸,爸爸。”宝宝在小区里看到戴着安全帽、口罩的叔叔们走过,会热情地招手。“这段时间,因为妈妈、婆婆交替过来帮忙,我们一家在一起,虽然是租的房子,但很安定。”王艳红想起来,语气里甜甜的。那段时间,李艳鹏心疼妻子,加班回来晚了,就在客厅沙发休息。

随着项目建设临近尾声,宝宝和外婆回内蒙了,王艳红和李艳鹏虽然舍不得, 但知道这是现实的最好安排。他们将牵挂放在心中,专心投入工程建设,学习落实项目“十化”、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等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不负时光。


工作的信任&成长

工作标准越来越高,一定要充电。“我们一起考试。”李艳鹏和王艳红报名东北电力大学,开始自考本科的学习。

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他们带着新的期许来到第三个项目——连云港虹洋热电联产扩建项目(原场址),李艳鹏开始负责化水车间设备及管道安装配合调试工作,王艳红侧重动力工地的材料采购申报、资料发放整理和防疫工作。项目部副经理金曙光介绍,每次他走到化水区域,几乎都能看到李艳鹏的身影,是个勤跑现场、真抓实干的动力小伙。

李艳鹏(左一)和同事研讨工作


2022年3月5日连云港突发疫情,园区、项目部立即采取管控措施,按要求落实核酸检测。李艳鹏在工地忙好本职工作后,会找到王艳红,下班后一起去做核酸检测。园区很大,数千人,来自四面八方。一次,王艳红做志愿者,负责登记参加核酸检测人员身份信息,数个小时连续埋头登记,当一个声音喊她姓名的时候,抬起头看到了关心的目光,原来李艳鹏远远认出了王艳红,排在妻子这列做核酸。


王艳红在园区做志愿者,登记核酸人员身份信息


2021年,李艳鹏、王艳红一起拿到东北电力大学自学本科证书。“李工,请看一下这份资料。”“小王,谢谢你。”虹洋项目工地的同事们有时看到他们俩工作时的对话,会默契地一笑。“在工地工作没有困难,因为李艳鹏在,心中有底。”“生活上,我的意见为主。”王艳红笃定地说。

作为90后夫妻,李艳鹏和王艳红在工地一起走过1000多个日子,“他更踏实更稳重了,希望工作中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好好爱我和宝宝。”王艳红最难忘的日子是12月8日,这天他们相识,那时17岁。之后,高考、毕业、就业、结婚、生子、工作、生活、学习……时光很美,记录了他和她的点滴。他们每天晚上和宝宝视频,宝宝在家想爸爸妈妈时,会爬上沙发,努力触摸相框喊着“爸爸妈妈”。

因为疫情,宝宝已经两周半,原定两周岁的照片还没有拍摄,李艳鹏和王艳红希望有机会带着家中老人和孩子,一起到孙悟空的家乡——连云港旅行,这是他们目前的工地所在地。

作为能建工地的90后夫妻,李艳鹏和王艳红正青春,他们将在智慧工地的田野上挥洒汗水,积极融入精细化、标准化工地建设,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有爱同行。

李艳鹏、王艳红比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